东西问|美国人林登:游历110多国,为何最终以中国为家?

分享到:

东西问|美国人林登:游历110多国,为何最终以中国为家?

2025年01月19日 17: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视频:【东西问】美国人林登:游历110多国,为何最终以中国为家?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云南迪庆1月19日电 题:游历110多国,为何最终以中国为家?

  ——专访中美民间友好人士布莱恩·林登

  作者 陈静

  2025年1月初,美国人布莱恩·林登(Brian Linden)经营的第6家喜林苑酒店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镇试营业,开启他探索和推广中国文化的新旅程。自从1984年来到中国留学,林登认识中国已超过40年,定居云南大理喜洲镇超过20年,成为当地有名的“洋村长”。

  曾游历110多个国家的林登为何最终选择以中国为家?他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有怎样的理解?他想向世界展示怎样的中国?林登近日在云南迪庆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逐一解答。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20世纪80年代选择到中国留学,这一决定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林登:1962年,我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高中毕业后,我在美国东北伊利诺伊大学读夜校,为了赚学费和生活费兼职清洗地毯。在学校偶然得知中国政府提供留学奖学金,对当时的我来说,继续留在美国前途并不乐观,到中国留学反而是一次机会。我忐忑地向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递交了申请书。原本以为中国不会对一个需要助学金的夜校生兼地毯清洁工感兴趣,但中国给了我这个机会。

  要知道,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由世界上较贫困的国家之一进入改革开放不久,而美国是当时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中国选择为一个需要帮助的美国青年提供教育资助。时至今日,这仍然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这份情谊也牵引着我最终回到中国。

  中新社记者:您曾游历110多个国家,为什么最终选择以中国为家?

  林登:中国人的包容性是独一无二的。我在中国的头20年里,老百姓对我这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非常好奇,但我从未感受到不适、威胁,而是友好和欢迎。

  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期间,我被邀请参演电影《他从大洋彼岸来》,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驻华摄影记者,曾采访过中国领导人。在南京大学读书时,认识了我太太瑾妮(Jeanee Linden),她是美籍华裔。当时我们乘坐绿皮火车游览西安、上海、桂林、敦煌、云南、西藏、新疆等大半个中国。那时中国的旅游市场尚未成型,许多景区还未对外开放。我和瑾妮就这样走进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被他们的朴实、友善感动。

1987年林登和瑾妮在江苏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