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稻浪翻金,古朴的地戏唱腔在田间地头响起。76岁的叶守兴与他的孙子叶帅虎在田埂间起舞,他们青纱盖面、头戴面具、手持刀剑、腰系战裙,通过地戏表演,把丰收与希望舞进秋天。安顺地戏,又被称为“戏剧活化石”,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一种民间古老戏剧。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5年,叶守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安顺地戏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安顺市通过“地戏进校园”“专题展览”等措施传承和弘扬安顺地戏与屯堡文化。叶守兴表示,自己的家乡旧州古镇也在通过摄影展(2025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传播屯堡文化,用影像展现众多屯堡文化与安顺地戏的精彩瞬间,这样的方式年轻受众更多,自己受邀为大展录制视频,通过镜头让更多人“看见”安顺地戏。图为9月24日,叶守兴在西秀区旧州镇的稻田间表演地戏。石小杰 摄
图为9月24日,叶守兴在西秀区旧州镇的稻田间表演地戏。石小杰 摄
图为9月24日,叶守兴(图左)与叶帅虎(图右)在西秀区旧州镇的稻田间表演地戏。石小杰 摄
图为9月24日,叶守兴在西秀区旧州镇的稻田间表演地戏。石小杰 摄
图为9月24日,叶守兴在西秀区旧州镇的稻田间查看地戏面具。石小杰 摄
图为9月24日,叶守兴(图右)与叶帅虎(图左)在西秀区旧州镇的稻田间交流地戏表演。石小杰 摄
图为9月24日,叶守兴在西秀区旧州镇的稻田间表演地戏。石小杰 摄
图为9月24日,叶守兴在西秀区旧州镇的稻田间表演地戏。石小杰 摄
图为9月24日,叶守兴(图左)与叶帅虎(图右)在西秀区旧州镇的稻田间交流地戏表演。石小杰 摄
图为9月24日,叶守兴(图左)与叶帅虎(图右)在西秀区旧州镇的稻田间交流地戏表演。王秋旭 摄
图为叶守兴收藏的地戏面具。王秋旭 摄